食品伙伴網訊 在本周(3.18-3.23),歐盟、澳大利亞等我國主要貿易國家與地區(qū)分別發(fā)布針對食品的政策和通報。以下從我國進口預警、國外政策措施和出口違規(guī)通報三方面進行說明。
一、進口預警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tǒng)(RASFF)消息,近日荷蘭通報一批次嬰兒配方奶粉受阪崎腸桿菌污染事件。通報顯示,受污染的嬰兒配方奶粉已被銷往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國家,其余四個國家分別為沙特阿拉伯、瑞士、英國、越南。
二、國外政策措施
2018年2月14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法規(guī)(EU) 2018/213修訂雙酚A在食品接觸材料中的遷移量及合規(guī)聲明等要求,該法規(guī)將于2018年9月6日實施。歐盟此次修訂雙酚A遷移量要求更為嚴格,除了對歐盟成員國及進口企業(yè)有直接影響外,也為我國制定雙酚A適用范圍及遷移量等技術規(guī)范提供了參考依據。
2018年3月16日,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發(fā)布File No.12(2)2017/FBO Representation/Enf /FSSAI文件,發(fā)布準許使用預印制包裝材料的指導文件,延長保健品等特殊食品現有標簽使用期限。
按印度海關最新要求,所有出口至印度港口的貨物(含印度內陸港),提單和艙單必須顯示進口商有關信息。根據俄羅斯海關要求,所有至俄羅斯以及在此中轉的貨物必須提供6位HS CODE。如果是多種貨物混裝,涉及到不同的HS CODE,請按照HS CODE分開發(fā)送貨物信息,避免申報不全,引起海關罰金。蘇丹央行2月7日公布了一項法規(guī),要求所有進口產品需要申請許可證,且沒有緩沖期。
三、出口違規(guī)通報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18年第11周通報中,歐盟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包括港澳臺)有3例。
2018年2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人工色素、不衛(wèi)生、獸殘等問題為我國產品不合格原因。
相關政策解讀
![](http://unionsn.com/file/image/newsad202104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