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diào)查顯示,慢性病的發(fā)病原因60%取決于個人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是重要的驅(qū)動因素。飲食習慣可以影響到心臟健康等許多危險因素,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生,而這些慢性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jīng)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通常含有五種以上工業(yè)制劑,它們食用方便、口感美味、低成本高利潤,包括腌制類、油炸類、加工肉類、蜜餞類、罐頭類等。常食用超加工食品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加工食品在全球盛行,卻很少有研究顯示高消費超加工食品的不利影響。
2019年5月29日,兩個獨立的研究組在國際頂級醫(yī)學期刊BMJ連續(xù)發(fā)表了2項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與過早死亡及心血管疾病存在明顯關聯(lián):
Anaïs Rico-Campà等人在BMJ在線發(fā)表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SU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將食品由從未加工到超加工分為了四類,并通過在20多年間追蹤西班牙的19899人(研究期間有335位參與者死亡),發(fā)現(xiàn)每天吃五份或以上的超加工食品,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52%,每多吃一份,死亡風險增加18%,癌癥是主要死因,平均死亡年齡為58歲相對于普通民眾的平均壽命82歲明顯降低。
Bernard Srou等人在BMJ在線發(fā)表題為“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utriNet-Sant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在2009年至2018年調(diào)查105159位18歲以上的人的飲食習慣,表明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ㄈ蛑饕酪颍┲g存在明顯關聯(lián)。
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了2013-2020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NCD)行動計劃,目標為到2025年,使四種主要的全球非傳染性疾?。òㄐ难芗膊 ⒙院粑兰膊 ┌Y、糖尿?。┑乃劳雎式档?5%,并改善風險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血壓升高、吸煙、鹽攝入量等)的流行程度。如果達到目標,2010年到2025年,主要的四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男性死亡率可以降低22%,女性死亡率降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