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TFAs)是含有至少一個反式雙鍵的非共軛不飽和脂肪酸(UFAs),長期攝入TFAs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fā)人和動物多種疾病。在過去十年,世界各國采取了多項政策行動以限制食品中TFAs含量,減少其攝入量。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研究表明,人類過量攝入TFAs(>總能量攝入的1%)將導致每年超過500, 000人死于冠心病,并增加21%的心臟病風險和28%的死亡率,引起了全球關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WHO于2018年5月14日發(fā)布了一項行動計劃,到2023年從全球食品供應中消除工業(yè)生產的反式脂肪。
本文詳細總結和介紹了2015-2021年間食品中TFAs的生物學效應、分析方法、形成及消減措施等方面的動態(tài)。在TFAs生物學效應方面,重點總結了TFAs各異構體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癌癥、糖尿病、肥胖等的潛在關系。在TFAs分析方法方面,除了預處理優(yōu)化和IR、GC/GC-MS、HPLC/HPLC-MS、RS及NMR等方法之外,快速預處理、TOF-MS、UPLC/UPLC-MS、UPC2-MS、GC-combustion-IRMS以及GC-VUV技術顯著提高了各類食品中TFAs的分析速度和效率。同時,GC-FTIR、GC-NMR、RP-HPLC-FTMS、HPLC-ESI-Q-TOF、UHPSFC及在線visibl-NIR等新技術拓寬了TFAs分析手段。在TFAs形成機制方面,總結了自由基異構機理(氧化異構、抽氫異構和直接異構),重點介紹了質子轉移異構新機理,強調了過渡態(tài)和中間體結構的重要性;并討論了食品中影響TFAs形成因素和動力學模型。在TFAs消減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食品中TFAs消減措施及可能的消減機制。
展望未來,穩(wěn)定、快速、易于使用、低成本/在線方法將是TFAs檢測方法研究的重點;UFAs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如C18:2、C18:3的氧化異構、直接異構、抽氫異構、加成異構機理仍需深入探討;隨著TFAs消減措施的不斷提高,消減機制亟待深入研究,同時要進一步探尋高效抑制TFAs與保持適宜感官品質的有效措施,并關注添加劑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
近日,該綜述在食品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中科院1區(qū),IF:14.673)在線發(fā)表,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郭芹副研究員、2020級博士研究生李甜和屈陽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強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綜述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72097、31271851)、國家重點研發(fā)專項計劃(2017YFC1600600、2016YFD0400200)、新疆自治區(qū)重點研發(fā)計劃(2021B02003-4、2021B02003-3)以及中國博士后基金(2014M561105、2015T80158)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lipres.2022.101199
![](http://unionsn.com/file/image/newsad202104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