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生部等7部門一紙公告,面粉增白劑就此壽終正寢??此乒姘l(fā)布者是7部門,可這次他們的腦子長在別人脖子上。是誰做了他們的主?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業(yè)外人士,憑借的不是專業(yè)分析和病理實驗而是社會輿論。
還好還好,只是說"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已無技術上的必要性"沒有說是有害無益。
面粉增白劑不是不能加,比如美國就加了,而且不限量。面粉增白劑也不是不能禁止,比如歐盟就禁了。但是像中國這樣,把面粉增白劑說成或看成"十惡不赦",幾乎人人"喊打喊殺",也有點太不正常了。這樣的不正常,當然又與我們的"國情"不無關系。
如果像歐盟那樣以科學的依據(jù)和規(guī)范的程序判面粉增白劑"死刑",那也"死"得有理,而像中國這樣用大哄大嗡的方式了結了面粉增白劑,它"死"得豈不冤枉?我崇尚民主,但這樣的"民主"是危險的,會把我們食品安全拖向錯誤的方向;民意是不能違,但絕不代表職能部門不作為。
面粉增白劑有害無益嗎?
國內有關面粉增白劑的爭議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說是爭議,其實在媒體上聽到的幾乎是一面倒地認為面粉增白劑有害無益應該被禁用的專家意見。據(jù)報道,商務部、國家發(fā)改委、質檢總局、工商總局都同意取消面粉增白劑,只有衛(wèi)生部反對。直到最近,衛(wèi)生部終于讓步,對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公開征求意見,公告稱將設1年的過渡期限,擬從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劑。這個決定也受到了眾多質疑,網(wǎng)上的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人贊成禁用面粉增白劑。
食品添加劑長久以來已被妖魔化,人們對之本就疑慮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純天然",如果換一種食品添加劑做調查,結果估計也差不多。但是監(jiān)管部門在決定批準或禁用某種食品添加劑時,應該有合理的科學依據(jù)。如果有科學證據(jù)表明面粉增白劑真的是有害無益,當然應該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jù)嗎?
剛磨出的面粉顏色發(fā)黃、黏性大、彈性差,用它做面點不好看也不好吃。因此傳統(tǒng)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儲存幾周到幾個月讓它自然"后熟".面粉發(fā)黃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類胡蘿卜素(主要是葉黃素),在儲存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將類胡蘿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漸變白了。同時氧氣也促進了面筋的形成,讓面點口感更好。但是長期儲存不僅占地方,而且容易發(fā)霉和滋生害蟲,并不衛(wèi)生。使用增白劑和后熟劑能讓面粉的后熟過程縮短為2~3天。
面粉增白劑用得最多、成為眾矢之的的是過氧化苯甲酰。國內為其辯護的人聲稱它還具有促進面粉后熟、改善口感的作用,但是英文的專業(yè)資料并不支持這種觀點。過氧化苯甲酰的作用只是給面粉增白,需要同時用別的后熟劑才能促進面粉后熟。增白只是讓面粉顯得好看,使用它的意義似乎不大。問題是面粉的白凈已成為面粉高質量的標志,影響到人們對面粉的選擇,而讓面粉自然變白又不現(xiàn)實,那么使用增白劑也不能說毫無用處,前提是這種增白劑必須是對健康無害的。
過氧化苯甲酰是否對人體有害呢?我們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學衡量物質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標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導致一半的實驗動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過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極低,對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體重5克,比食鹽還低(食鹽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體重3.6克)。動物實驗未發(fā)現(xiàn)過氧化苯甲酰對生殖、發(fā)育會有不良影響,也沒有證據(jù)能表明它是致癌物。國內有專家稱長期服用過氧化苯甲酰"會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沒有科學文獻能支持這種說法。
過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91%以上變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體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類)中,本身就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作為防腐劑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過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飲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飲料攝入的苯甲酸的量相當于幾斤使用過過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有專家從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對使用過氧化苯甲酰,是沒法令人信服的。
還有專家從過氧化苯甲酰會破壞胡蘿卜素、葉酸、維生素E等維生素的角度反對使用過氧化苯甲酰,甚至說:"面粉是貧困地區(qū)人攝取微營養(yǎng)素的主要來源,而現(xiàn)在局面是孕婦一邊吃著加有增白劑的饅頭,一邊還要服用葉酸。"其實面粉中這些能被氧化破壞掉的維生素的含量極低或難以被人體利用,本來就不具有營養(yǎng)價值。即使維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麥面粉,胡蘿卜素、葉酸、維生素K的含量分別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們每天需要的這些維生素的量分別為(大約)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計(其中面粉中葉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葉酸不穩(wěn)定,在儲存、烹飪過程中會損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約50%%能被人體吸收)。
過氧化苯甲酰在國際上被普遍作為食品增白劑使用,除了用于面粉,還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開始歐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劑,但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由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共同建立)的最新標準仍把過氧化苯甲酰列為面粉增白劑,最高限量為75ppm.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也將它列為合法的面粉增白劑,在合理使用的范圍內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則高達150ppm.中國的國家標準反而比較保守,限量為60ppm,實際上普遍超標使用,用量大約是100ppm,但也沒超過加拿大的標準。
有專家稱,根據(jù)我國《食品安全法》,只要不能證明過氧化苯甲酰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就不能添加。那么按這個觀點,各種食用色素更應該被禁用。色素只是讓食品顯得好看,對人的身體健康沒有益處,有的色素已知對人體有害。如果要禁用面粉增白劑,為什么不也禁用在面粉制品中使用的梔子黃、柑橘黃、姜黃素等著色劑?
以上提及的數(shù)據(jù)只要做一個簡單的文獻檢索就能獲得,不知為何國內這些專家卻視而不見,偏要提出一些經(jīng)不起推敲的反對理由,讓人覺得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或者涉及行業(yè)利益,或者是為了迎合眾人,或者是標新立異。在這個時代,出現(xiàn)在媒體上的某些所謂的專家意見也是靠不住的。
為什么歐盟不準"面粉增白"
"面粉增白劑"在中國使用了大約二十年。隨著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爭議也越來越大。此前堅持不該禁用的衛(wèi)生部最近宣稱,開始研究是否禁用的問題,似乎將要為這場爭議畫上一個句號。
面粉增白劑問題上,歐盟從一開始就禁止使用;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卻批準使用,雙方所持的道理是什么呢?
從化學的角度說,"面粉增白"的說法并不準確,"漂白"才準確表達了它的含義。或許只是因為對"漂白"望文生義會導致更糟糕的認識,最初引進這項技術的時候采用了這個"不準確"的翻譯。從技術角度來說,它就是采用氧化劑來對面粉進行"人工氧化".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氧化劑是過氧化苯甲酰(簡稱BP或者BPO)。氧化的結果,一是增加了面粉的白度,二是改善了面粉的加工性能(比如經(jīng)過氧化的面粉蒸出的饅頭更蓬松),三是BP轉化而來的苯甲酸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就像任何一種食品添加劑,人們更關心的是它是否有害。不管是BP本身,還是BP漂白面粉后的產物,科學界從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它們對于健康的影響。目前,基本上廣泛接受的觀點是:BP漂白會破壞面粉中的一些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在正常使用量下,BP本身以及產物都沒有發(fā)現(xiàn)足以危害健康的成分。
基于這兩項結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多年前就批準了BP用于面粉和奶酪的漂白。至于破壞的維生素,并不被認為是大的問題--一方面,面粉并非這些維生素的主要飲食來源;另一方面,這些被破壞的成分很容易在氧化完成之后被加入。所以,在美國的市場上,"漂白"并"加強"的面粉是主流。所謂的"加強",就是加入那些被破壞的成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也采用了這種態(tài)度。
歐盟并不否認上面的兩點結論,但是他們從一開始就禁止了BP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的理由更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沒有發(fā)現(xiàn)"危害健康的成分并不意味著這樣的成分"不存在",萬一存在"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有害成分呢?他們認為漂白面粉帶來的"好處"不足以讓人們去承擔"潛在"的風險。
同一種物質,基于相同的科學證據(jù),不同的國家做出相反的決策,這在食品衛(wèi)生領域是相當常見的現(xiàn)象。就食品添加劑和藥品來說,沒有一種東西能夠被證明"絕對安全".通常所說的"安全審查"其實是采用"排除法":先提出"可能有害的方面",然后一項一項去檢測。如果把能夠想到的"可能危害"都檢測過了,沒有發(fā)現(xiàn)"有害的證據(jù)",在公共決策的時候就作為"無害".但是這種無害本身不意味著"絕對安全",也有一些食品添加劑經(jīng)過了"安全審查",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危害而被禁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以"萬一還有沒有發(fā)現(xiàn)的危害"去質疑任何東西的安全性,這都是成立的,而世界上也就沒有一種東西是安全的。
這樣,一種食物成分是否"安全"的公共決策就變成了另一個問題:在經(jīng)過什么樣的檢測之后可以做出"安全"的結論?這個問題的討論就需要高度的專業(yè)性了。所以,在制定公共衛(wèi)生決策的時候,只能要求決策的過程和依據(jù)"公開透明",而不能通過"民主投票"來決定。
那些關于"面粉增白劑"的民眾爭論
禁止使用方觀點
王瑞元是國內堅決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的"元老級"人物。二十年前,正是他最早引進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有漂白功能的增白劑,其時他正任商業(yè)部糧油工業(yè)局局長。如今的王瑞元,很懷念八十年代時"沒有增白劑,沒有漂白味"的粗面粉。那時的面粉普遍含有麩皮,其粉色黃中帶黑,"賣相不好".其時,英國已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劑,廣州面粉商家率先引進這類面粉,"雪一樣白",立即成了受市場追捧的高檔面粉。
1986年,在王瑞元的推動下,商業(yè)部在新頒的小麥粉標準里,允許添加過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衛(wèi)生部同步將過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允許每公斤添加60毫克過氧化苯甲酰。但后來王瑞元看到白得異樣的面食,都不敢吃。他叫家里的保姆絕對不能買加增白劑的面粉,他在外面也盡量不吃面食。
面粉增白劑流通過程
王瑞元之所以對增白劑的態(tài)度產生180°大轉變,是因為他后來到國外考察時,發(fā)現(xiàn)挪威已禁用增白劑;1997年,歐盟正式禁用;澳洲和新西蘭也隨后禁用。南方周末記者就此采訪了歐洲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保護總司發(fā)言人Nina Papadoulaki.他在接受采訪時介紹歐盟的法規(guī)不允許使用任何面粉漂白劑。
歐盟委員會的新聞官解釋,歐盟立法采用"預警原則",意味著那些已經(jīng)被證明無害的食品添加劑才能夠使用。任何想要使用過氧化苯甲?;蚱渌讋┑漠斒氯诵枰驓W盟食品安全機構(EFSA)提出申請。目前,尚無商家向歐盟申請使用過氧化苯甲酰作為面粉添加劑。兩年前,歐盟出臺了更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所有食品添加劑必須置于永久觀察,隨著使用條件的變化及新科技信息的出現(xiàn),還應對食品添加劑進行重新評估。
王瑞元認為,目前歐盟已全面禁用,美國雖然未限量使用,但"法制觀念強,企業(yè)不會亂來".國內的面粉,則越加越白,甚至"像瓷一樣白,讓人不敢吃".隨之,假冒偽劣也越來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現(xiàn)了以次充好。王瑞元還聽聞,有地方糧食局專門生產不加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過年時當作福利,供應給糧食局職工。
似乎是自己親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王瑞元內心沉重:"如果當初我不同意加的話,今天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從2000年開始,他在各種糧油工業(yè)會和糧食行業(yè)會上都呼吁企業(yè)禁用面粉增白劑。此時,他已從國內貿易部工業(yè)司司長位置退休,擔任中國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訂標準時,我有責任?,F(xiàn)在有責任提出取消它,否則愧對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
在王瑞元的倡議下,全國面粉龍頭企業(yè)先后四次聯(lián)名寫信給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禁用過氧化苯甲酰。隨后,國家糧食局站到了主張禁用一方,2003年后開始組織下屬研究機構修訂小麥粉國家標準的草案,明確要求禁用過氧化苯甲酰。
支持使用方觀點
面粉中添加了過氧化苯甲酰是否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其實根本是一個不需要爭論的話題,公眾自己就可以簡單的查一下資料,撇開衛(wèi)生部該不該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判斷出到底在氧化苯甲酰是否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方面,呼吁禁用和反對禁用的雙方專家,誰在說瞎話?誰在不負責任的欺騙公眾。
過氧化苯甲酰在小麥粉中的作用主要是加速小麥粉后熟,而增白則是次要作用。而過氧化苯甲??梢允姑娣圩儼椎脑硎牵好娣壑泻⒘康念惡}卜素而使面粉發(fā)黃,過氧化苯甲??梢匝趸}卜素的共軛雙鍵使面粉變白。
一些呼吁禁用者就利用公眾不了解食品添加劑,欺騙公眾說過氧化苯甲??梢云茐拿娣壑泻}卜素不利健康,以此引起公眾對衛(wèi)生部至今不禁用過氧化苯甲酰的不滿??纯聪嚓P報道,大家會發(fā)現(xiàn),一些呼吁禁用過氧化苯甲酰的報道除了告訴公眾,過氧化苯甲酰破壞了面粉中的營養(yǎng),但從不給公眾提供一點數(shù)據(jù)。關于過氧化苯甲酰是否可以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是很好驗證的事實,只需把添加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做個營養(yǎng)成分的檢測就可以得知,這種驗證一般的檢測部門都能檢驗。呼吁禁用者只需做個簡單的檢測,拿出過氧化苯甲酰是否可以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數(shù)據(jù),就能成為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很好依據(jù),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過氧化苯甲酰根本沒有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成分!
公眾想了解過氧化苯甲酰是否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其實也很簡單,只需在網(wǎng)上輸入"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查一下各種食品胡蘿卜素含量的數(shù)據(jù)就知道到底是誰在不負責任的說瞎話,所有國家提供的食品營養(yǎng)成分表中,面粉的β-胡蘿卜素含量都是零,也就是面粉中就不含β-胡蘿卜素,實際上是面粉的β-胡蘿卜素含量極少,國外和我國都把面粉中的β-胡蘿卜素含量視為零。一些專家告訴公眾面粉中的胡蘿卜素被過氧化苯甲酰破壞掉了,完全是對不負責任的在欺騙公眾。事實上面粉中只含6μg/100g,而蔬菜西蘭花含有7210μg/100g,是面粉1200多倍;胡蘿卜含有4010μg/100g,是面粉650多倍;肉類食品維生素A含量更高,豬肝折算數(shù)據(jù)是面粉的5000倍,雞肝折算數(shù)據(jù)是1萬多倍等等。
對于關心過氧化苯甲酰是否破壞面粉營養(yǎng)的公眾,不妨自己查查數(shù)據(jù)。打個比方:簡單進行一下數(shù)據(jù)對比就知道,吃一口蔬菜攝入的胡蘿卜素量相當吃幾十近或者幾百斤面粉,吃一口雞肝、豬肝等攝入的胡蘿卜素量相當吃百斤近或者幾千斤面粉。
食品安全是關系著每個人的大事,無論呼吁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和反對禁用過氧化苯甲酰是處于什么目的,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過氧化苯甲酰有科學依據(jù)證明在面粉中使用對人體有害,破壞了面粉的營養(yǎng),禁用都是正確的。但是為了達到禁用目的,編造謊言,欺騙公眾則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一些呼吁禁用面粉增白劑打著為食品安全為公眾利益考慮的口號,通過新聞媒體大肆宣傳,實際是為了自身的商業(yè)利益。
一些人為了證明面粉增白劑有害,把不是食品添加劑的"吊白塊"(屬于化學工業(yè)漂白劑)和面粉增白劑相提并論,混淆概念。我國標準規(guī)定面粉增白劑在面粉中的使用量為60mg/kg(實屬標準偏低,和實際需要不相符合),而我國一些面粉企業(yè)超標使用面粉增白劑大都在60-100mg/kg,在網(wǎng)上查查就可以印證??梢哉f一些面粉企業(yè)超標使用面粉增白劑的行為是不符合我國標準的規(guī)定,根本談不上安全問題!美國FDA是世界各國公認食品添加劑權威部門,也是許多國家食品添加劑標準的主要采標對象,以下是部分關于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安全性科學依據(jù):
1、美國對過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不限量
(1)過氧化苯甲酰在小麥粉中可作為漂白劑。
(2)過氧化苯甲酰在小麥粉中添加量可以根據(jù)正常生產需要添加,無最大使用的量限制(GMP)。
2、加拿大規(guī)定面粉增白劑的使用量是我國的2.5倍
(1)過氧化苯甲酰在小麥粉中可作為漂白、熟化和面團改良的食品添加劑。
(2)過氧化苯甲酰在小麥粉中的最大添加量為150mg/kg.
3、CAC最新提高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添加量
CAC在2007年最新頒布的《食品添加劑法典通用標準》第八版(CXS-192)已將過氧化苯甲酰正式列入面粉添加劑,并將在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由66mg/kg提高到75mg/kg.
面粉增白劑安全評估報告
由韓國承擔毒理學研究,國際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組織公布了過氧化苯甲酰詳細的毒理性試驗評估報告(SIDnitial Assessment Report For SIAM 15-Boston, USA, 22-25 October 2002)。該報告詳細的論述了過氧化苯甲酰對人體沒有危害。
還有許多證明面粉增白劑是安全的,我國目前關于面粉增白劑的有害報道,可以說都是查無實據(jù)。另外,科學檢驗證明面粉增白劑根本沒有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這是很好驗證的普通檢驗,一般省級化驗中心都可以驗證。目前的依據(jù)證明面粉增白劑在眾多食品添加劑中屬于十分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方面可以說是無懈可擊,這一點是一些呼吁禁用面粉增白劑的人士卻沒有想到的。再看看一些關于禁用面粉增白劑的報道,內容除了一些聳人聽聞詞語和張冠李戴推論,沒有一點實質性的科學依據(jù),甚至連食品添加劑的基本評價程序和相關安全評價指標都不了解。
是什么讓人們憎恨面粉增白劑
一、權威的缺失
對美國人來說,"食品添加劑"這個概念跟其它的食品成分一樣,完全沒有讓人不適的地方。美國人把一種食品成分是否安全的評估交給了FDA.總體來說,只要是獲得FDA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中國人可以信誰呢?沒有這樣一個權威給大家吃定心丸,只好寧愿相信它是有害的才穩(wěn)妥。甚至,由于中國的政府部門和專家一貫聲譽不佳,所以民眾還有種反著來的心態(tài)--既然是你批準進入的,那就肯定是該剔除出來的。
二、被食品安全問題嚇怕了
把化工原料用作食品添加劑(如蘇丹紅、三聚氰胺);把食品添加劑超標使用(其實面粉增白劑就被普遍超標使用,2000年、2003年的抽查,超標率都達到了60%,只不過超標后的量也還沒超過加拿大的標準);不禁止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如胭脂紅)。由于這三種情況在中國普遍出現(xiàn),案例很多,搞得人們聞"添加劑"、"化合物"則色變,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純天然",如果這次被揪出來的不是面粉增白劑,而是別的什么添加劑,估計也得是"喊打喊殺"的局面。
三、受宣傳的影響
正是看到了人們這種心態(tài),一些人或機構就出于自身利益神化"天然綠色食品",同時妖魔化食品添加劑。讓人們進一步增加了對"天然綠色食品"的好感,同時加深了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
以下為部分網(wǎng)友的精彩回復,隨時更新,歡迎關注:
網(wǎng)友:wenyang76
加與不加,為什么加,又為什么不加,除了樓主所述,我覺得有幾點還值得商榷:
1、安全性:中國人的面粉主要用來做饅頭包子類面食,在中國,增白劑主要目的是增白,生產廠家加入量有時候就控制不住,豈不見面粉中增白劑超標的實例比比皆是(排除添加不均勻造成的局部超標),而國外的面粉有幾個用來做饅頭?白度是其次要求,主要為了后熟,為了面包加工的質量,面包的顏色本來就是灰的吧,甚至比小麥還黑;其次,中國限量要低于國外,也可以理解。即使ADI達到一樣水平,中國人(特別是中原和華北)對面食的攝入量遠高于國外,即使在現(xiàn)有限量水平,中國人對增白劑的攝入量也不見得比國外少。
2、必要性:不同質量的小麥成本不一樣,要達到一樣的白度就得多加增白劑,在追求利潤的前提下,控制增白劑的量就像站在懸崖邊,沒準什么時候就掉下去了。而別人用增白劑好賣,我不用增白劑就不好買,即使我的成本再高,最后結果呢?中國老百姓希望吃到?jīng)]添加劑的面粉,可是在一個白饅頭和一個灰饅頭之間,下意識的我敢保證95%的人都會選擇白饅頭,為什么?中國悠久的飲食觀念造就的。即使不在面粉加增白劑,面食加工作坊就不會動別的腦筋?二氧化硫熏,加吊白塊,加????,不是沒有可能。
3、營養(yǎng)素的破壞:美國和歐洲是兩個典型的例子,美國是只要沒有證明是有害的,就是安全的;歐洲是只要沒有證明是安全的,就是有害的。中國是改革開放過程中,有自己特色的傳統(tǒng)和飲食習慣,學美國,不是不可以,中國的科技和科學基礎還遠沒有達到美國的水平,中國現(xiàn)在的能力能夠證明哪一種添加劑是安全的?誰敢拍胸脯,沒有,連國家CDC都不敢,所以每次說到安全性都是引用美國,引用CAC.反過來,中國要學習歐洲?可能嗎,中國會不會餓死不敢說,至少中國的食品工業(yè)要停留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傳統(tǒng)食品要徹底清除,到時候又有很多人慨嘆,中國還是中國嗎?
回到核心,關于增白劑對面粉中營養(yǎng)素破壞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面粉中的類胡蘿卜素、葉酸含量都很小,即使破壞了,也很容易補,即使不被增白劑破壞,加工加熱過程中也破壞的差不多??墒?,面粉中的增白劑就這點嗎?誰敢拍胸脯肯定說增白劑對營養(yǎng)素的破壞就這些了,不會有別的方面了?說一句最地道的話:科學是永無止境的,未來還需要不斷探索,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很多事情都還是盲人。
4、后患
增白劑被禁止了,禁止的也僅是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不是的,至少眼前就有很多(俺不敢說,否則就可能成為罪人)。在禁用增白劑的事情上,大的面粉企業(yè)是先鋒,認為這個措施可以打到一批小企業(yè),擴大影響和市場??墒牵绻腥藙恿送崮X筋,不用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用別的方法給面粉增白了,一樣沖擊必須守規(guī)矩的大企業(yè),而這些方法99%是沒有經(jīng)過證明安全性的,甚至危害性極其大的(種類繁多的非法添加物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很好的例子)。
就增白劑的事情,前前后后也想了很多,羅嗦了不少,是正還是反我自己也不敢肯定,但以上種種是必然需要考慮和面對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想到。
事情越辯越明,也希望大家能夠相互討論,給我的腦袋理一個思路。
漿糊中------------
網(wǎng)友:bbg
從斑竹提供的資料來考慮,我們對某些東西是用還是禁,采取的做法太魯莽了,有些讓人后怕。在沒有客觀、理智的證據(jù)基礎上,做出“用”還是“禁”的決定,有時候感覺那么“高效”,有時候又那么“遲緩”,只是不知道促成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民意?是學術研究?還是利益的糾纏?下一步,等著看BPA的好戲吧。
![](http://unionsn.com/file/image/newsad202104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