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對我國輸日食品不合格的通報有150例,這些通報涉及蔬菜及制品、水產及制品、其他加工食品、植物性調料等產品種類,而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集中在微生物超標、農獸藥殘留超標、污染物超標等。
一、微生物超標
上述我國輸日食品不合格案例中,涉及微生物超標問題的共45例,涉及產品集中在蔬菜及制品(19例)、水產及制品(15例)。不合格的具體原因是大腸桿菌、細菌總數(shù)以及可發(fā)育微生物的問題。
二、農獸藥殘留超標
上述我國輸日食品不合格案例中,涉及農獸藥殘留超標的共36例。具體農獸藥共13種,以噻蟲嗪和腐霉利為主,還有丙烯酮、乙草胺、氟吡甲禾靈、滅幼脲、烯酰嗎啉、丙酸、敵敵畏、氟吡禾靈、蓋草能、撲草凈以及異丙威和仲丁威等。
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合格產品主要是蔬菜及制品(29例)、植物產品(3例)、糧谷及制品類(2例)。其中蔬菜及制品的不合格原因涉及的農藥種類主要有噻蟲嗪、腐霉利、丙烯酮、滅幼脲、烯酰嗎啉、丙酸、蓋草能、乙草胺以及異丙威和仲丁威。而植物產品和糧谷及制品涉及的農藥種類分別是氟吡甲禾靈、氟吡禾靈,乙草胺。
三、污染物超標
1、黃曲霉毒素。共19例,主要涉及的產品種類有:油脂及油料類(11例)、植物性調料類(4例)、干堅果類(3例)等。
2、二氧化硫。共10例,主要涉及蔬菜及制品(3例)、干堅果(2例)、水產及制品(2例)等。
![](http://unionsn.com/file/image/newsad202104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