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能量攝入和消耗不平衡引起的,主要特點為脂肪積累,并伴有慢性低度炎癥。大量研究表明,宿主腸道菌群在調節(jié)高脂飲食(HFD)攝入與肥胖發(fā)病的相互作用中起著關鍵作用。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宿主的能量穩(wěn)態(tài)、全身炎癥、脂質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研究證實,多酚作為人類飲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且緩解高脂飲食引起的肥胖,但其作用機制尚未系統闡釋。
南京財經大學劉建輝博士分析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綜述了膳食多酚在腸道中的代謝途徑,以及不同種類多酚調節(jié)腸道菌群和緩解HFD誘導肥胖的潛在機制。相關研究結果以“Beneficial Effects of Dietary Polyphenols o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linking wit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為題發(fā)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雜志上,并入選農業(yè)科學領域ESI高被引論文。我院劉建輝博士與香港中文大學陳振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食品中廣泛存在的多酚類物質,結構繁雜,難以經胃腸道消化與吸收,大部分直接到達結腸,與腸道菌群協作促進機體健康。從結構上講,多酚在食品中以糖苷配基、糖苷或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只有糖苷配基能夠在小腸中直接吸收,進入系統循環(huán)與各個器官發(fā)揮作用,最終從尿液中排出。而其余未吸收的多酚到達結腸經腸道菌群分解從而被人體吸收或隨糞便排出。
高脂飲食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進而改變其衍生的代謝產物(如脂多糖、短鏈脂肪酸、膽汁酸和支鏈氨基酸等)以誘導炎癥及肥胖等代謝病征。通過系統性梳理不同結構的多酚類物質調節(jié)糖脂代謝與肥胖時腸道菌群的變化特征,發(fā)現膳食多酚緩解肥胖的潛在作用機制是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產生的代謝產物介導的。表征腸道微生物組及其代謝變化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宏基因組學方法的快速擴展,可為未來探究多酚、腸道菌群與宿主間的相互作用機制提供科學指導。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9b06817
![](http://unionsn.com/file/image/newsad20210415.jpg)